语文教学文本,现代文一般两三千字,如果课前学生能阅读,了解文本内容,那上课时师生都会感到轻松。如果学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或是思维能力强一些,能在阅读中发现难点疑点,能有些自己的思考,那就是“有自学能力”了,几乎达到了“不需要教”。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上课即能进入正题,带领学生全面感知,只须用一两个问题就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或研读或探讨。学古文,如果课前学生能读几遍(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尽量“读通”,上课时只要用点时间解决字词疑难,就能接触学习重点,研读分析,“说好处,看门道”了。课前能“读通”,会查工具书,能积累一些经验,越读越快,“文言文”何难之有? Continue reading 吴非|预习:学习已经开始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
Continue reading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柏杨|到底是什么邦

请君欣赏一曲Mother Nature(返璞归真)
仅看纸上作业,中国是礼义之邦。但在行为上,我们却倒退到蛮荒。
我最大的心愿是:愿中国最早成为礼义之邦。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一位朋友吹胡子曰:“依你的意思,中国现在是冒牌的礼义之邦啦。” 先生曰:“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资格当冒牌的礼义之邦,而简直是原始的蛮荒之邦。”一言未了,我顺手把小板凳塞到他的屁股底下,他才算没有昏倒在地,只坐下来发喘。我想,发喘的爱国之士,一定层出不穷,这就空口无凭,必须请贵阁下不要用情绪作直觉的判断,让我老人家先领你参观参观。 Continue reading 柏杨|到底是什么邦
柏杨|排队国
请君欣赏一曲Summerwaltz
美国人是一个喜欢帮助人的民族,“我是不是可以为你效劳”并不只是油腔滑调一句应酬,而是剑及履及的一种行动。除了纽约和一两个大码头地方外,只要你脸上稍露出困惑焦急的颜色*,准有人上前问这一句话。你如果胸怀大志,答曰:“对呀,俺正需要帮忙,借给五千亿美元周转二十年,行不行?”结果当然不行。但假设你只不过迷了路,他阁下恐怕要忙上一阵,总要跟你说上一个仔细;不幸你的英文程度跟 先生一样,任凭他说得天花乱坠,仍然不敢听懂,他可能拉着你东奔西跑,好像你是王孙公子,他是贩夫走卒。 夫人因为腰伤未愈,临行时带着一个特制的藤牌,作靠背之用。这藤牌在台湾用了半年之久,始终默默无闻,可是一到美国,它却立刻树大招风。无论走到那里,总有白脸老爷认为她阁下的尊腰随时都有从当中咔嚓一声,折成两截的可能。飞机上、火车上,更像龙袍加身,连站都不敢站,刚一欠屁股,就有人胁肩谄笑曰:“我是不是可以为你效劳?”当然不可以,她要去茅坑屙屎,岂有别人可以代屙的。害得她老人家以后只好憋着,以免盛情难却。 Continue reading 柏杨|排队国
从汉堡到上海: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完成交接工作
2015年6月,中国上海赢得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简称ICME-14)的举办权。2016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3)期间,数学系王建磐教授带领以我校数学教育团队为核心的中国数学教育代表团完成了ICME-14的签约和交接仪式。 Continue reading 从汉堡到上海: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完成交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