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万千教育

李镇西: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最近,被冠以“最霸气女教师出游,小学生为其打伞遮阳”的几张照片在网上火了。许多评论充满“正义感”:“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 “霸气女教师,你摆的什么谱?”“感情你是国家领导人了?”……还有的评论矛头直指撑伞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

  我得知这事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忆我从教三十多年中有没有让学生给自己撑过伞。想了很久,确定我从来没有过。但我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因为我的许多行为,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让学生给我撑伞——

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哎呀呀,太多了。我越想越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幸好以前拍照摄像没那么方便,而且也没有互联网,否则我不知会被“人肉”多少次!

所谓“后怕”所谓“庆幸”当然不过是调侃而已。实际上,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做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李老师搬家而开心;我把学生压在下面,是因为他们也曾把我压在下面——但无论谁压谁,共同的感觉都是“痛并快乐着”;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是因为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家玩,一起包饺子,饕餮之后有的洗碗,有的扫地,俨然一家人了,哪还有什么师生之分?去火车站的路上,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我相信,许多普通老师都有一肚子这样温馨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和学生平常在普通不过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同时,还很自然。比如最近网上热传的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的照片。孤立地看照片,“这位女老师手里拿着扇子,戴着墨镜,全程无表情……”似乎这老师很冷漠,很摆谱。当然,如果苛求一些,这她确有不妥。比如如果拒绝孩子就好了,或者撑着伞搂着孩子一起走就好了,等等。如此心安理得地享受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撑伞,看着是不那么“为人师表”。

但这不是摆拍,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并不是随时都一本正经的,再高大上的老师也有随便随意的时候。在拍照之前或者之后,也许也有过笑容,有过亲昵,而恰好这个“瞬间”和“横切面”没有——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不妥,但没有犯错。略有遗憾,但作为极普通的一个生活常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应上纲上线。

问题是,上网了曝光了,于是有关部门便“高度重视”了。据媒体的跟进报道——

很快,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便就此事回应称,经调查,被打伞的老师确认为上海宝山顾村中心校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撑伞学生称是自愿为老师打伞,该局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各单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醒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注意言传身教、关爱学生,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只知道,孩子帮老师撑伞,已经是一种“和谐氛围”了。这绝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偏见”,在我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

小学生帮老师撑伞,多美好多可爱,这会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情景,被好事者伤害了。

……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位女教师平时和孩子关系比较好。”我相信。如果不是平时对孩子的爱,这位老师会收获孩子自愿帮自己撑伞的爱?我这不是主观推断,有该事件最新进展为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女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错了”,同时流泪说道:“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

这段话我读得很感动也很心酸。自己被舆论声讨,还担心着孩子,这不是爱心吗?然而,这么一位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却仅仅是因为随性了一回,因为没那么“严于律己”,便被领导批评,被网络示众,被“全民”声讨……我为我们的教师感到一种锥心的痛。

真不知道,从今以后,那可爱的小男孩和这纯真的女教师如何相处?

但我想对孩子说,你很乖很可爱,继续这样爱老师吧!

我想对女教师说,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你的教育理想!

我还想说——

那些攻击小朋友“拍马屁”的人,心态是扭曲的,因为他们以自己并不干净的精神世界去揣度孩子纯洁的心灵。

而这几张照片的偷拍者和上传者则是可耻的——什么心理?这么阴暗!

2015年5月6日夜

初识webquest

为什么是webquest,为什么是“数学好玩”

学习了webquest的制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当学生自主去探索新知时所学到的东西最易深入其心。可以说这几周的经历既是学习的过程亦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这有一点本身就蕴含了webquest的精神在其中。webquest的精髓就在于能够提供让所有的人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途径。我以为Webquest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平台,只要我们有好的内容,精心的用webquest的思路和框架进行设计,大胆创新,也一定能够为数学教育开辟出另一个新天地,带来新的活力。

为什么是webquest:

传统的数学课程让学生感到乏味、无力,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数学方面的拓展课、趣味课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在一些学校开展的拓展课也已取得一些成效,然而现阶段大多数中学还不够重视这方面课程的开发,也有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选修课。

目前,由通讯、网路、信息技术等构建而成的信息高速路发展迅速,应运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也日渐得到实践与应用。用webquest来搭建中学数学文化拓展课或许能成为解决现实困境、给课堂和学校带来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途径。

我的webquest主题为什么是“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一语是拾人牙慧,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乃是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生前为我国小学生的题词。陈教授于2004年12月3日匆匆地离我们而去了。在数学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之时,眼看着这四个大字,越发感到语重心长,意义深远。

数学要想活玩就一定离不开数学文化,数学要是能够在好的平台上被展示,能够被活玩,能够方便所有的学生活学,余以为必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自学的学习能力。“高中生也能写学术论文!仅仅在复旦附中,学生去年在数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13篇…据统计,复旦附中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课题,有3分之2是学生在拓展课的课外阅读中得到的启发。学者认为,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如果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到了大学才会比较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摘自:文汇报/2014年/6月/13日/第016版文汇教育·校园);

二、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探索事物背后的发展规律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明末数学家徐光启在翻译享誉世界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时就有独到见解“此书为益,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以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带动数学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学生们学过的很多具体的数学知识在离开学校后可能很快就遗忘了,日本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米山国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当所有的知识都遗忘后,仍留在人们大脑里的就是教育的真谛。

数学教育如果缺少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之美也就无奈的变成了冰冷的美,美得没有活力,美丽却难以展示魅力、显示威力从而无法真正吸引学生。数学文化拓展课应当作为这样一个使者,一个传递数学情趣的使者,一个改变学生对数学刻板的印象的使者,一个铺设通往数学王国的桥梁的使者。而这个使者,如果能够有一匹良马相助,将驰骋于数学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冲破重重阻碍,将数学的威力和数学的魅力传播的更远更快,让更多的人因数学而获益,让生活因数学而更美好。现在这一匹良马(webquest)已经向我们走来,我权且在这里抛砖引玉,姑且当作一篇试用商品的评价与体验报告,这匹马到底好不好,还要留待给位伯乐细细鉴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