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前的故事。几个学生一起在小饭馆用午餐,每人点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大家边吃边说话。邻座有几个喝酒的中年人,大概是太无聊,一直闲看着这四五个 学生吃面,你一言我一语,讥讽学生“只能吃光面,连个小菜也买不起”,“读什么书!可怜穷酸样”。我的学生并不在意,他们差不多吃完了,有个同学还在碗里 捞剩下的面条。邻桌闲人开始大声挖苦:“好!又捞到一根,哈哈!”“又捞到半根……”学生无言。捞面条的小洪不动声色地喝完了面汤,放下碗,站起身走到这 几个中年人面前,庄重地说:“我今年17岁了,还不得不用父母劳动换来的钱吃饭,我已经很羞愧了,你们说,我能不把它吃完吗?”几个无聊至极的中年汉子张 口结舌,尴尬得不再说话。——这时,其他同学也都端起碗,把面汤喝光了。大家意气昂扬地走出饭馆。
我在小洪的作文中看到 他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下面汤的场面描写,有些激动,恨不得立刻看到他。几天后,在作文讲评时,我介绍了他的作文,后来又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杂志。我之所 以赞赏他的文章,除了主张质朴的文风,还在于他不但珍惜父母的劳动,并能郑重地向陌生人表达个人的意志。
Continue reading 吴非|吃完最后一根面条 →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总 序】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原文链接http://news.ecnu.edu.cn/ee/8b/c1835a61067/page.htm
“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记念冯契先生
今年是冯契先 生这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家诞辰百年。冯契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中途赴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在西南联大复学,问学金岳霖、汤用彤,承继了他们逻 辑分析与中国哲学的学问,抗战胜利后赴上海执教。“十年浩劫”中,其著述手稿被悉数抄走,直到80年代才得以重写。我们在这里回顾冯契先生的经历,记念他 在20世纪中国度过的一生。 Continue reading 媒体关注|冯契:一个哲学家的一生 →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61efa0102vrti.html
这种情况恐怕不是个别的——
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更不用说学生及其家长了,明明都觉得某老师优秀,可放在“客观公正”的“硬条件”面前,他却“优秀”不起来。相反,另一位大家都认为“很一般”的老师却能通过同样的条件“一枝独秀”。这是些什么“硬条件”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各级荣誉称号、各类获奖证书,包括发表的文章,等等。有时候,两位旗鼓相当的候选人如果PK到最后,甚至连诸如多一面“班级卫生流动红旗”都会成为“压死”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Continue reading 李镇西: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
阅人、阅川、阅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关注教育生态、关注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