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Temple_ZH-CN9175921164_1920x1080

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的几大困惑

 

原文链接 http://rmjy.com.cn/jiaoxue/201003/t20100329_349809.html

●江苏昆山  陈蕾

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打拼了20年。这些年里,尤其是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一直有几大困惑,在此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以便更深入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数学好玩”与“美妙的数学花园”为何远离课堂?

忘不了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场景。与此同时,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中国数学学会等机构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少年数学论坛。这一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两次亲笔题词“数学好玩”和“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也是这一年,我知道了“数学好玩”及富有诗意的“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并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

但课程改革至今,从我五六年的教学实验及在省内外听到的百余节公开课来看,数学还是不好玩。绝大多数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根本不能走进那“美妙的数学花园”。一些数学老师对“美妙的数学花园”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

比如,几位老师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当口算44+25时,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合起来是69。执教的几位老师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面的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学生还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口算方法,老师也大加赞赏。

口算的美妙花园是由什么构建起来的?一是速度快并达到自动化,二是准确,三是方法奇妙,四是集体参与,五是紧密联系其他数学内容。特别是,方法决定着速度和准确率,集体参与则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方法。而以上教学,虽然结果正确,也有速度,也是集体参与,但总的来说,好玩的口算变得一点儿也不好玩,原因就是方法单一。当然,有的老师会说,其他方法肯定会在另外的课堂进行训练,不可能一节课把所有方法都展示出来。其实不然,数学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是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也是一个整体,同时出现多种训练,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热情。仅仅一种方法的大面积训练,思维必定单一。方法单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老师对“口算方法”的理解狭隘,或者说太唯教材了,不能跳出口算看口算,这个原因是比较普遍的。“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相加”,是典型的笔算思路,用笔算思路来讲述口算思路不是不行,但这限制了学生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快捷性。由此,我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马芯兰的“小学能力与发展教学改革”实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五年级的一道分数应用题50多名学生居然想出几十种方法,有的方法步骤非常繁琐,但孩子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思维缜密让人惊讶,从每个孩子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数学好玩,并读到他们在数学花园中的快乐。

“数学好玩”和“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不是数学家的随意言论,而是他们读懂数学、热爱数学、使用数学的反映。但,面对一节节数学课,我总感觉我们没有读懂数学,没有真正地热爱数学,没有更好地使用数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要不要有点哲学味道?

老师们都知道,哲学是2500年前古希腊人赫拉克利特创造的术语,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用哲学的这些诠释来考察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觉,我们的数学课堂缺少哲学味,缺少对数学智慧的热爱、追求及深度上的反思。

比如“0,1与0.4,0.5”的教学。我们只是让孩子认识数字1,0.5,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智慧的解读。我曾经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尝试:

师:0,1与0.4,0.5大家都知道了。下面我们就这两组数来做这样的思考。首先把1变成百分数。

生:(齐答)100%!

师:如果把100%换成一个词语,可以吗?

生:我把它换成“太棒了”!

生:我把它换成“优秀”!

生:我把它换成“成功”!

师:换得好。现在我们再看看0.4,如果把0.4的十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这个数会变成——

生:0。

师:如果把0换成一个词语,你想到哪个词?

生:彻底完蛋了。

(全班同学大笑。)

生:彻底砸了。

生:失败了。

师:如果把0.5的十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这个数就变成——

生:1。

师:1就是——

生:成功。

师:0.4与0.5相差才0.1呀,为什么一个变成了失败一个却变成了成功?

(此时,全体同学静静地思考起来。)

师: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1”的,也就是100%的成功,也没有一个人是“0”的,也就是说彻底失败的人也是没有的。世界上的人其实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0.4的人,一类是0.5的人,0.4的人只有努力0.1就可以了,0.5的人如果不努力,只要放弃0.1,可能就很糟糕了。

最后,学生面对这4个数字,个个点头,品味着4个数字带给他们的哲学思考。

郭元祥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师的20项修炼》中介绍了一堂美国教师的课。从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小学数学老师从一年级就重视孩子的哲学思考。

数学课讲的内容是“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上课了,只见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展示了0-9共10个阿拉伯数字图片,并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读3遍后,她说:“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课所学的10个数字,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它们来计算我们身边的事物。”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15分钟后,老师发给孩子们一种掷骰子玩走棋的游戏玩具。棋盘上有许多方格,方格上有各种动物的图形,许多方格上写着动物的名称,还有“勇气”、“果断”、“谢谢”、“快乐”、“挺胸”等词语,也有“前进3格”、“前进4格”、“后退5格”、“后退2格”等内容。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人一组,开始玩掷骰子走棋的游戏,自己则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只见孩子们不时做出勇敢、果断、挺胸的样子,不时按照所掷骰子的点数计算着前进和后退的格数。一会儿,一个小组的两个孩子表现出“异常”,一个孩子手舞足蹈,另一个却垂头丧气。老师凑过去看个究竟,才发现那个手舞足蹈的孩子所掷的骰子总是5和6,且总遇上前进格,而另一个孩子几次都掷出了1和2的点数,棋子走得非常慢。老师与两个孩子讨论开了。通过讨论,两个孩子明白了,掷骰子是个机遇问题,无论掷出几点,其实都是一样的事件,并告诉那个手舞足蹈的孩子,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鼓励垂头丧气的孩子不要灰心。

数学与哲学本来关系密切,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小学数学内容都含有哲学的味道,而让数学课堂有点哲学味,数学就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三、“数学小文章”的写作能否成为小学生的常态作业?

一些报刊社常搞数学小论文征稿活动,但大多数孩子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平时的数学作业,都是那些算来算去的数学题。如果没有参加比赛的任务,几乎没有老师会从数学小论文的角度布置作业,也不会有学校真正将其常态化。但是,我通过实践发现,这一写作形式非常简单,学生也很喜欢,而且意义深远。

比如,把题目:“1=5、2=15、3=215、4=2145、5=?”呈现在学生面前,请他们解答。学生们看了题之后,马上拿起笔算了起来,我笑眯眯地看着,不急不躁,让他们算了10分钟后,找几位学生试着回答,居然没有一个人算出来。

师:这道题就这么难吗?

大多数人停下笔,有几位同学说:“老师,别忙,我们还在算呢?”我笑了。

师:其实这道题非常简单,5=1。前面不是有1=5吗,当然5=1。

同学们听到我这么一说,都惊讶了!

师:为什么大家算不出来?因为你们被2=15、3=215、4=2145干扰了,总想找到一个规律来计算5=?事实上,许多事不需要想那么多,我们不要被一些现象所迷惑。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上当了!”

师:那就把自己今天的上当,写成一篇小文章如何?

这篇文章完成得非常快,整个过程记录得都十分详细,写得也非常有意思!有的学生还说我好坏,怎么找这个怪题考他们;有的说自己怎么就轻易上了这个当……

再比如,我把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出的一道题:“你有3个苹果,被吃掉1个。还剩几颗牙?”写在黑板上,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剩下2颗牙,有的说剩下24颗牙,有的说这个题答案有很多个……听完他们各自的理由,我说出了我的思考。在轻松快乐之中,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一篇好玩的文章。

在每个学生几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的恐怕没有,而每一次错误其实都值得书写,这一理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远远比重复做同类型的题更有趣、更有效。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时候,引导他们用文字详细记下自己的得意之处,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得意,应该是数学课上必有的教学策略。

四、到底有哪些数学读物适合今天的小学生?

当下,很多学校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每每看到孩子手中捧着《小王子》、《青鸟》、《窗边的小豆豆》、《亮晶晶》等书幸福地阅读时,我总在想,学生阅读的书目中能否增添一些关于数学的读物,让孩子闲暇之时,还能享受一点数学的快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有哪些呢?杨红樱的书学生喜欢看,于是我把她写的《马小跳玩数学》拿到班里,奇怪的是,这本书大多数学生却并不怎么爱看;我把著名特级教师编写的“帮你学”数学丛书〔比如《算得巧(计算题)》、《解图形题的钥匙》等〕拿到班里,学生也不愿意读;我又把在一些难题中加上小猪、小猴创作出来的《童话中的数学》放在班级书柜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翻阅;即使孩子手中的《小学生数学报》,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去读。难道真的没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我用“小学生数学读物”在网上搜索,共有234,000条信息,浏览了几个小时,发现有《新儿童数学世界》(顾汝佐著)、《小学生趣味数学》、《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500个数学故事》等,还有大量的数学奥赛读物。这些书是否适合大多数孩子?我不得而知。自己手头除了几本奥数的书,就没有别的了。

从小学数学的整体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6年的学习是可以合格的。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是做题正确上的合格,不是阅读过更多数学读物上的合格,也不是写过好多数学小文章上的合格。对此,我真有一种内疚感,总觉得应该有很多真正有意思的,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那样的数学读物,因为至今没有找到这样的读物,大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所以就有了这个让人终身遗憾的空白。

多么希望,老师们能一起寻找,将世界各国已有的适合小学生快乐阅读的数学读物呈现在孩子面前,或者说一起为孩子创作这样的读物。

五、到底什么样的数学测试、教学评价能让孩子更加兴奋?

我一直认为,教学评价应该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每位孩子听到老师及学生的评价或拿到分数后,会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高兴,会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些问题,而感到自豪。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中,只有优秀的学生会有这种快乐感。这与我们片面地理解、使用教学评价方式有关。二是一切评价所针对的都是过去的内容,评价之后,学生能够继续行走,快乐幸福地行走。但现在的许多评价,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做得还不够好。

我在10多年前就读过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特别考试法》。在考试之前,他要与全体学生聊天,问他们哪些东西会了,哪些东西还不知道,学生们详细讲述着自己这一学期的所知、所不知。他们以为,希尔伯特这位善良的教授肯定不会为难大家,一定会出很多大家会的题目。没有想到,试卷发下来后大家都呆了,他给每位学生提供的试卷是不一样的,上面的题全是各自不知道的内容。结果考下来,分数都不高,但希尔伯特最后都给他们打了一个满意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希尔伯特说,考他们都会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呢?考他们不会的,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未知的东西,选择什么方式去解决,在确定了解决办法后,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只要开始解决了,哪怕只得了一分,也是合格的。所有希尔伯特的学生,拿到最后的分数后,一是兴奋,二是自动地开始了新的思考。

这10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希尔伯特测试法是非常棒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测试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数学,知道自己在数学上的成功与不足。但我不敢模仿这种方法测试我教的学生,我怕测试那些学生不会的东西会伤害他们,当然也害怕遭到家长的反对,因此我与所有的中小学数学老师一样,所出的试题绝大多数是相似性的题目,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变相测试着学生熟知的世界,考他们对一些题目解答的熟练程度。而这种测试的确能测出学生间的差异,优良中差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多少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这种测试测不出孩子是否对数学抱有终身的喜爱。高三毕业,数学成绩好的孩子,还有几人终身热爱数学?还有几人愿意用数学来创造自己的人生?有人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思维训练学科,只要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行了,希尔伯特测试法适合大学,不适合小学。其实多角度、多形式的测评并不影响孩子这一能力的养成。我不反对传统的测试,只是觉得平时测试,让孩子接触一下不会的世界,应该是人成长之中不可少的一步。

六、小学数学“课程”该呈现给学生怎样的情境?

数学是最严格的思维的产物,是对真实世界严格思维后的产物。因此,提供给孩子的数学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假的或者说虚构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例题、练习题所提供的情境真实的太少。比如把小猴、小猫请进来,硬说它们会计算,把小张、小王随意地编进应用题中,硬说他们做过什么事。教材编写者认为,赤裸裸的数学题小孩子不可能喜欢,有了这些小动物,他们就会喜欢了。从教学实践来看,这并不是学生的需要。我的头脑中多次冒出一种观点,就是当下许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可能与这些虚假的,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假情境有关,而真实的数学情境就在他们的身边,却不被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所看中。

比如一立方米的教学,很多老师按照教材提供的情境去教,导致大多数孩子一辈子不知道一立方米到底有多大。有位老师就抓住下大雪的时机,硬是带着全班同学堆出了一立方米的雪,并且让他们与“一立方米”合影,这种情境多好呀!

事实上,如果研究一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他们在情境的选择上是非常慎重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一句话争议非常多,那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争议的焦点是哪些内容有价值,哪些内容没有价值,没法界定。事实上,当我们的教学情境趋于真实,争论就会自然停止,因为行走于真实之中,师生会共同感受到每一个数学内容存在的价值。不是有人专门写过文章批评数学教材,说类似注水排水的问题就很无聊吗?其实,注水与排水的数学问题,是有真实情境的,在自来水公司与用水单位、家庭都可以看到,此问题并非“无聊”。

可以这么说,小学中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真实情境,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孩子对数学的真正热爱。

七、有效教学技能到底从哪些方面建构?

课程改革至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研究最多的课题就是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有效教学技能到底从哪些方面建构,现在是众说纷纭,搞得老师们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就那么几块,用马芯兰老师的概括,无非“和差倍分”。长达6年的教学时间,该怎么教才是有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是无效的、低效的,多少年来,对这些问题,可以说我与众多老师一样,至今没有获得非常明确的答案。而当下课题研究“假、大、空”形式主义非常严重,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让人实在不敢恭维。具有学科特色的东西少了。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就是现在的研究好像忽略了“数学是什么”这个本质问题。

数学是什么?有专家以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裤子做比喻,不管是牛仔裤、休闲裤、七分裤、短裤、西裤……裤子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变,一是两条腿,二是尺寸必须按照人的高矮、胖瘦去设计。从这一说法看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的两条腿在哪里,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尺寸是什么,是不清楚的。这两个本质问题我们弄不懂,课堂上肯定难以有效。所以,从哪些方面去建构有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困扰众多小学数学老师的大问题。

师:这道题就这么难吗?

大多数人停下笔,有几位同学说:“老师,别忙,我们还在算呢?”我笑了。

师:其实这道题非常简单,5=1。前面不是有1=5吗,当然5=1。

同学们听到我这么一说,都惊讶了!

师:为什么大家算不出来?因为你们被2=15、3=215、4=2145干扰了,总想找到一个规律来计算5=?事实上,许多事不需要想那么多,我们不要被一些现象所迷惑。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上当了!”

师:那就把自己今天的上当,写成一篇小文章如何?

这篇文章完成得非常快,整个过程记录得都十分详细,写得也非常有意思!有的学生还说我好坏,怎么找这个怪题考他们;有的说自己怎么就轻易上了这个当……

再比如,我把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出的一道题:“你有3个苹果,被吃掉1个。还剩几颗牙?”写在黑板上,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剩下2颗牙,有的说剩下24颗牙,有的说这个题答案有很多个……听完他们各自的理由,我说出了我的思考。在轻松快乐之中,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一篇好玩的文章。

在每个学生几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的恐怕没有,而每一次错误其实都值得书写,这一理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远远比重复做同类型的题更有趣、更有效。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时候,引导他们用文字详细记下自己的得意之处,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得意,应该是数学课上必有的教学策略。

四、到底有哪些数学读物适合今天的小学生?

当下,很多学校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每每看到孩子手中捧着《小王子》、《青鸟》、《窗边的小豆豆》、《亮晶晶》等书幸福地阅读时,我总在想,学生阅读的书目中能否增添一些关于数学的读物,让孩子闲暇之时,还能享受一点数学的快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有哪些呢?杨红樱的书学生喜欢看,于是我把她写的《马小跳玩数学》拿到班里,奇怪的是,这本书大多数学生却并不怎么爱看;我把著名特级教师编写的“帮你学”数学丛书〔比如《算得巧(计算题)》、《解图形题的钥匙》等〕拿到班里,学生也不愿意读;我又把在一些难题中加上小猪、小猴创作出来的《童话中的数学》放在班级书柜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翻阅;即使孩子手中的《小学生数学报》,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去读。难道真的没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我用“小学生数学读物”在网上搜索,共有234,000条信息,浏览了几个小时,发现有《新儿童数学世界》(顾汝佐著)、《小学生趣味数学》、《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500个数学故事》等,还有大量的数学奥赛读物。这些书是否适合大多数孩子?我不得而知。自己手头除了几本奥数的书,就没有别的了。

从小学数学的整体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6年的学习是可以合格的。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是做题正确上的合格,不是阅读过更多数学读物上的合格,也不是写过好多数学小文章上的合格。对此,我真有一种内疚感,总觉得应该有很多真正有意思的,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那样的数学读物,因为至今没有找到这样的读物,大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所以就有了这个让人终身遗憾的空白。

多么希望,老师们能一起寻找,将世界各国已有的适合小学生快乐阅读的数学读物呈现在孩子面前,或者说一起为孩子创作这样的读物。

五、到底什么样的数学测试、教学评价能让孩子更加兴奋?

我一直认为,教学评价应该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每位孩子听到老师及学生的评价或拿到分数后,会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高兴,会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些问题,而感到自豪。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中,只有优秀的学生会有这种快乐感。这与我们片面地理解、使用教学评价方式有关。二是一切评价所针对的都是过去的内容,评价之后,学生能够继续行走,快乐幸福地行走。但现在的许多评价,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做得还不够好。

我在10多年前就读过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特别考试法》。在考试之前,他要与全体学生聊天,问他们哪些东西会了,哪些东西还不知道,学生们详细讲述着自己这一学期的所知、所不知。他们以为,希尔伯特这位善良的教授肯定不会为难大家,一定会出很多大家会的题目。没有想到,试卷发下来后大家都呆了,他给每位学生提供的试卷是不一样的,上面的题全是各自不知道的内容。结果考下来,分数都不高,但希尔伯特最后都给他们打了一个满意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希尔伯特说,考他们都会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呢?考他们不会的,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未知的东西,选择什么方式去解决,在确定了解决办法后,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只要开始解决了,哪怕只得了一分,也是合格的。所有希尔伯特的学生,拿到最后的分数后,一是兴奋,二是自动地开始了新的思考。

这10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希尔伯特测试法是非常棒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测试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数学,知道自己在数学上的成功与不足。但我不敢模仿这种方法测试我教的学生,我怕测试那些学生不会的东西会伤害他们,当然也害怕遭到家长的反对,因此我与所有的中小学数学老师一样,所出的试题绝大多数是相似性的题目,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变相测试着学生熟知的世界,考他们对一些题目解答的熟练程度。而这种测试的确能测出学生间的差异,优良中差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多少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这种测试测不出孩子是否对数学抱有终身的喜爱。高三毕业,数学成绩好的孩子,还有几人终身热爱数学?还有几人愿意用数学来创造自己的人生?有人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思维训练学科,只要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行了,希尔伯特测试法适合大学,不适合小学。其实多角度、多形式的测评并不影响孩子这一能力的养成。我不反对传统的测试,只是觉得平时测试,让孩子接触一下不会的世界,应该是人成长之中不可少的一步。

六、小学数学“课程”该呈现给学生怎样的情境?

数学是最严格的思维的产物,是对真实世界严格思维后的产物。因此,提供给孩子的数学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假的或者说虚构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例题、练习题所提供的情境真实的太少。比如把小猴、小猫请进来,硬说它们会计算,把小张、小王随意地编进应用题中,硬说他们做过什么事。教材编写者认为,赤裸裸的数学题小孩子不可能喜欢,有了这些小动物,他们就会喜欢了。从教学实践来看,这并不是学生的需要。我的头脑中多次冒出一种观点,就是当下许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可能与这些虚假的,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假情境有关,而真实的数学情境就在他们的身边,却不被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所看中。

比如一立方米的教学,很多老师按照教材提供的情境去教,导致大多数孩子一辈子不知道一立方米到底有多大。有位老师就抓住下大雪的时机,硬是带着全班同学堆出了一立方米的雪,并且让他们与“一立方米”合影,这种情境多好呀!

事实上,如果研究一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他们在情境的选择上是非常慎重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一句话争议非常多,那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争议的焦点是哪些内容有价值,哪些内容没有价值,没法界定。事实上,当我们的教学情境趋于真实,争论就会自然停止,因为行走于真实之中,师生会共同感受到每一个数学内容存在的价值。不是有人专门写过文章批评数学教材,说类似注水排水的问题就很无聊吗?其实,注水与排水的数学问题,是有真实情境的,在自来水公司与用水单位、家庭都可以看到,此问题并非“无聊”。

可以这么说,小学中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真实情境,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孩子对数学的真正热爱。

七、有效教学技能到底从哪些方面建构?

课程改革至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研究最多的课题就是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有效教学技能到底从哪些方面建构,现在是众说纷纭,搞得老师们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就那么几块,用马芯兰老师的概括,无非“和差倍分”。长达6年的教学时间,该怎么教才是有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是无效的、低效的,多少年来,对这些问题,可以说我与众多老师一样,至今没有获得非常明确的答案。而当下课题研究“假、大、空”形式主义非常严重,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让人实在不敢恭维。具有学科特色的东西少了。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就是现在的研究好像忽略了“数学是什么”这个本质问题。

数学是什么?有专家以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裤子做比喻,不管是牛仔裤、休闲裤、七分裤、短裤、西裤……裤子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变,一是两条腿,二是尺寸必须按照人的高矮、胖瘦去设计。从这一说法看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的两条腿在哪里,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尺寸是什么,是不清楚的。这两个本质问题我们弄不懂,课堂上肯定难以有效。所以,从哪些方面去建构有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困扰众多小学数学老师的大问题。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6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