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 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 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 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 钱理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

“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记念冯契先生
今年是冯契先生这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家诞辰百年。冯契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中途赴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在西南联大复学,问学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承继了他们逻辑分析与中国哲学的学问,抗战胜利后赴上海执教。“十年浩劫”中,其著述手稿被悉数抄走,直到80年代才得以重写。我们在这里回顾冯契先生的经历,记念他在20世纪中国度过的一生。 Continue reading 文汇报|爱智者的本色——纪念哲学家冯契先生百年诞辰 →

学生余世存称钱理群是“真正意义上的堂·吉诃德,一个执着于理想和信念的精神圣徒”。钱理群身上带有那一代人的烙印,要反抗一切压迫、剥削和奴役,但也自知局限所在,明白乌托邦虽有价值,但高悬于彼岸,这其中的张力,恰为他一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Continue reading 新京报|人文学者钱理群:课堂是一个抑恶扬善的空间 →

作者:熊丙奇
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许涛透露:“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是未来主要的目标之一。”而华东师范大学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学院,被认为是本轮改革的措施之一——华师大明确今年起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 Continue reading 光明日报|师范类教育改革,不能止于规模调整 →

课堂提前走进了“爆米花”的时代,真不知是适应还是沦陷!
或因对过去教学方式不满,近年大学中反复倡导“教学改革”,上到校长,下到教研室主任,开会每每都强调自己“重视教学”,且要求“创新”、提倡“研究型教学”;各类制度性的教学培训、教学节、教学评比也逐年增加,甚至有高校以重金(常以百万计)来奖励“精湛讲课”的教师。 Continue reading 南方周末|【社会把脉】大学课堂就该轻松吗 →
阅人、阅川、阅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关注教育生态、关注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