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6653f0102vvnf.html
我 在路边等车,身后是一夫妻作坊,门口墙边整齐地码着一些材料和半成品。我没在意,忽见老板娘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原来有个城管快步过来了。老板娘脸上堆满 笑,说:“我检讨我检讨!我马上就收!我马上就收!”这个中年城管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你不要急,不要忙,小心碰坏了,你听我讲!先听我讲!”老板娘 不听,急切解释是临时放一放的,城管说:“我晓得你们门面小,这两天风声有点紧,领导要过来查,你们少放一点点,也没什么关系,不影响走路就行;要是放多了,领导批评了,我就为难了。”老板娘忙不迭地应声谢谢。
城管和小贩冲突,我见过,十几年前还亲眼见过“市容”殴打小贩的,这回看到了 和谐的一幕,感到温馨,我很想说“优良传统又回来啦”。这个中年城管,人情练达,有礼貌,核心价值观完整地体现在他的言行上。他既要应付领导,又得照顾小 生意人,或许他对不恤民情的做法心有不满,但无力对抗,他对小生意人温和地讲理,像“和事佬”一样,双方各退一步,营造一个平安无事的小环境,而他不想讨 好上司,争先进当模范,我以为有人情味儿,很称职。
不知怎么,就想起“保长”来了,在冲突尖锐的时代,那些左右逢迎的保长多不容易啊。
以前的文艺作品,把“保长”描述得很不堪,1949年后把有过保长经历当“历史问题”,冤枉了不少忠厚人。我插队后知道,有些保长,是村民推举出来的,为保一方平安,不得不出来任保长,敷衍两头,两边甚至三边四边的粮款都由他出首应付,尽量周旋,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人民群众。他们明白是非,但没有实力对抗,勉为其难,接下这个苦差事。村里人推举他出头,他禁不住恭维或是义不容辞,不得不出头;等到搞运动他倒霉时,有叹息的,有冷漠围观的,也有落井下石的。我认识的一个保长,就是因为识字,能写会算,逞了能,两年小保长,三十年“反革命”,株连全家,落实政策时,还剩下一口气了。
我后来才理解“和事佬”,和事佬的特殊作用不可低估。2010年路过台北市府,看到成群举着牌的抗议者,骂郝龙斌。台湾老师说,不用紧张,其实两边都蛮有人情味儿的,说接连几天,抗议者聚集宣示主张,好像是抗议市府交通方面的什么规定,警察与抗议者之间,竟很融洽,彼此都守底线。快到12点 钟,警察对抗议者说:“你们举了一上午牌子,够累的吧?我们也蛮累的;怎么样,再举一次吧,我们都去吃饭,好不好?回家好好休息,明天再来。”抗议者说好 吧,举起牌子,喊几句口号,就回家吃饭了,当然明天未必要再来。民主吃饭两不误。听这样的故事,很开心,不就是为了沟通吗?能沟通了,就没什么难事了。
昨天在菜市场附近,有一穿制服者一家家小店铺走过,口头通知,说要这两天检查,大家要注意一些,小心给人拍照,“查什么呢?”“查卫生。”卫生的确不太好,也比较乱,这些年,小商贩们成功地把附近这几条街改造得和乡镇一样,但由于有这个“保长”巡查通知,人们有时会收敛一些,“领导”每个月也有事做一做,没有大冲突,做小买卖的人有口饭吃,被约束几天,也能接受。南京话叫“抬着混”(注,读作“抬直混”),就是要讲和谐、友善。
所以我不反对这些保长式的和事佬,如果他们个个追求政绩,人人想当酷吏,严峻执法或是敲诈勒索,非但小商小贩无以为生,我想买块烧饼也会成难事。你看这些挨家挨户通知“这两天稍微注意一点儿”的管理者,你难道不觉得应当心存感激么?
阅川:理念不同将会照成天壤之区别。恩师说到上海,观察到一个细节,上海的公交只提醒人们“请给有需要的人让个座。”而其他大多数城市都是“请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这是理念的不同,前者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怀,真正的对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