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一堂假课能毁掉学生

GreaterFlamingos_ZH-CN13656214069_1920x1080

听说,几位大学教授点评一位小学名师的示范课,说这节课“惊人的完美”,“完美到不可思议”。我不明白,这究竟是表扬还是质疑?听在现场的教师说,教授们的赞扬确乎发自肺腑,他们感叹不已,认为是“有史以来听到的最好的课”。然而,现场的一些小学同行却完全没有教授们那样激动,这就有趣了。据说,有教师笑言“这有什么难的,见多了”;也有教师干脆说“她放得开,不怕难为情”;还有教师听到教授们的赞誉,开始质疑教授们的专业修养或思维品格。 Continue reading 吴非|一堂假课能毁掉学生

吴非|你是被培养出来的吗?

VaranasiBoat_ZH-CN8290748524_1920x1080

“素养”能“培养”么?“素质”能“培养”吗?人们都这么说“培养”。其实“素养”、“素质”不大可能靠外力作用生成。人的基本素养,是在接受教育后,经过思考和实践,内化为某种意识与能力,逐渐“形成”思维和行为的习惯。“形成”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也因为这个过程有很多不确定性,而有规律可循的“教育”同时具有丰富或是复杂的环境特征,因而,可能很难“培养”。 Continue reading 吴非|你是被培养出来的吗?

胡适|容忍与自由

IronCanyonTrail_EN-US11922331388_1920x1080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
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 Continue reading 胡适|容忍与自由

汪晓勤|负负得正

WickerVillage_EN-US8704435537_1920x1080

美国诗人奥登(W.H.Auden, 1907~1973)曾武断地说:“负负得正,其理由我们无须解释!”奥登的话暗示我们:许许多多的人在徒劳地寻求“负负得正”这个“悖论”就让他尝到了苦头。事实上,自从负数 概念进入数学课本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负负得正”合理性的质疑。“负负得正”成了一个教学难点。大数学家F·克莱因(F.Klein.1849~1925)曾对负数的教学提出忠告:不要试图去证明记号法则的逻辑必要性,”别怕不可能的证明讲得似乎成立”。

司汤达(1783-1842) Continue reading 汪晓勤|负负得正

吴非|为什么要停下来打个岔?

WhooperSwans_EN-US12333753852_1920x1080

课堂上,中小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不管什么科目,上到二十多分钟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疲劳,注意力有可能分散,这时候教师会怎么办?我上小学时,经常被老师用教鞭敲桌子惊得一跳,因为太枯燥了,感到乏味了;因为肚子饿,就听不进去了。同学们喜欢上图画课(那时不叫“美术课”)的范老师,我们的图画水平不高,但都喜欢范老师。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抗战期间从江苏流亡西南,经历丰富。他上课上到一半,会打岔,我们特别喜欢听他的“打岔”,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讲嘉陵江边的船夫,讲深山里的猎人,讲飞虎队的飞机在土跑道上摇摇晃晃地上天……一个背着画夹的青年在战火中流浪,范老师的故事真多,他记忆中的画面肯定更多。我因此没有上好“图画课”吗?没有,我至今保持着对“图画”的兴趣。他是我读书阶段唯一记住的美术教师,他的所有故事都有画面。——我到很迟才反应过来,那些上课“打岔”的教师不一定是饶舌,很可能是想让我们重新“注意”。 Continue reading 吴非|为什么要停下来打个岔?

阅人、阅川、阅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关注教育生态、关注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