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多前选编本书时,因病离开课堂,思考却没法停下来。我识见有限,但职业生涯让我不敢妄自菲薄。随着本书一再重印,不断接到读者有关评论,这对精疲力竭的我是莫大鼓舞。
我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相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在他人看,也许不过是职业习惯,但在我,一生做一件事,没能如愿,无法心安理得。承蒙同行称赞“他一直在一线教学”,可是我从未想到还有什么“线”可退守,学生在看着我,他们将要把教师站立的姿态带到遥远的未来,这让我更加珍视来自实践的个人思考。
基础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简约的教育常识被演绎得繁琐复杂,而教育却试图通过不必要的负担和严厉的规训把千变万化的人心简单地“统一”起来。无数的教训编织出落后的教育,人们不能视而不见,青年一代教师没有必要为此走弯路,这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那 些千年痼疾,社会陋俗,以个人之力,无法改变它;和许多前辈一样,我在有生之年,不大可能看到本质的改变。教育界犬儒总是讥讽,你想改变应试教育么,那是 做梦。但是,人不能没有梦,教师不仅要有职业自尊,更要有超越一般的社会理想。我改变不了社会,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以不辜负这个职业。在我, 能做多少算多少,能走一步是一步,我不想让自己停下来,这大概是五六年来的觉悟吧。
很多青年教师,无论专业修养和社会识见,早就超过了我,这昭示着教育的希望,也证明了教师成长规律。和他们同行,受他们的精神感染,获得了许多新的启示,我梦想着和他们一同走向黎明。
当初用“致青年教师”作书名,是想到我也许有资格做块铺路石头,把思考与教训奉献给青年同行,以期少走弯路,节省学费;我高兴地看到,许多老教师甚至教育前辈也在读这本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有智慧的人,尊重常识是最重要的智慧,而发现这一点,往往是中年之后的事了。
在本书再版之时,写这些话,感谢亲爱的读者。
吴 非
2015年8月
阅人、阅川、阅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关注教育生态、关注数学教育。